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豫校食安智慧管理平台食品安全会议
查看: 676|回复: 0

吃胖点儿能抗冻?囤肉也是有讲究的!

[复制链接]
  • 打卡等级:即来则安
  • 打卡总天数:28
  • 打卡月天数:2
  • 打卡总奖励:150
  • 最近打卡:2023-11-02 13:49:56

27

主题

0

回帖

287

积分

中级会员

积分
287
发表于 2023-9-5 17:51:59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流言

空腹服药=饭前服药

真相:饭前服药与空腹服药不是一回事。饭前服药指的是在饭前半小时左右服药,空腹服药指的是在8到10个小时之内没有进食的情况下服药。服用某些药物时,需要胃内绝对的“空”,而不是“饭前”胃内食物较少的情况。

据专家介绍,如果没有区分清饭前服药与空腹服药的区别,首先会影响药物的吸收,贻误病情;其次可能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,比如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。

由于胃液呈酸性,所以有利于弱酸性药物吸收(药物解离少,分子型比例高,脂溶性高),而不利于弱碱性药物吸收。因此,在胃液中不崩解、到肠道才被吸收的肠溶片,就需要空腹服用。其他宜空腹服用的药物还有:驱虫药、滋补类中药、盐类泻药、阿仑膦酸钠片等。阿仑膦酸这种治疗骨质疏松的药,如果不是在空腹的情况下服用,就可能对食道造成损伤。

流言

辐照食品有放射性不能吃

真相:辐照食品是利用了放射性射线食品灭菌保鲜技术,其原理为利用高能电子束、X射线或γ射线等照射食品。由于其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,辐射线可以使食品中的水分、微生物等发生电离破坏生物的DNA,进而破坏生物膜及产生细胞损伤现象,从而有效地杀灭食品表面的虫卵、细菌等有害物质,抑制食品发芽、腐烂等过程,从而延长食品的保存时间。

辐照食品与放射性食品不同。放射性食品通常是指在核事故发生后,放射性物质在食品内大量堆积进而使食品被核污染,放射性食品是不可以食用的。而辐照食品通常是受到国家有关监管部门的监督,采取严格的食品安全性评估机制,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辐照达到延长食品保存期,杀害食品表面有害物质的目的。

辐照食品没有放射性污染残留,已趋于成熟的食品辐照技术也不会对食品安全产生威胁,不会损失食品本身的口感和营养价值。

流言

身上“囤肉”可以抗寒

真相:有人认为较厚的皮下脂肪可以阻止体热散失,有助于保暖,所以长胖是对冬天最起码的尊重,天冷时“囤肉”可以抗寒。其实不然,无论身上“囤”再多的脂肪阻止散热,若自身产热有限,仍然不抗冻也不保暖。

人体的脂肪组织分为白色脂肪组织和棕色脂肪组织,其中棕色脂肪组织中含有大量的线粒体,当机体进食或遇寒冷刺激时能大量产热,快速供能,有利于抗寒。但肥胖者“囤”的几乎都是不产热的白色脂肪,御寒效果有限。

真相是,御寒抗冻不能依赖厚厚的脂肪,而是要靠发达的肌肉主动发热。总之,寒冷的冬日,不妨从“被动囤脂肪模式”切换到“主动囤肌肉模式”,把重点放在均衡的饮食和科学的运动上。如此不仅能御寒抗冻,还能收获满满的健康。

流言

多喝水可缓解嘴唇干裂

真相:健康的口唇颜色应红润光泽,皮肤光滑湿润,无干燥、脱皮、皲裂,对外界刺激无过度反应。而在秋冬季节常见的嘴唇干裂,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因体内缺水所致,且只有在体内缺水十分严重的情况下才会出现。

口唇部的皮肤很特殊,主要由“内部肌肉”组成。其外是正常面部皮肤,其内就是口腔黏膜了。面部皮肤和口腔黏膜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线,这个交界区域就是我们的唇红区。平时说到口唇,就是这个部位,特指唇红区。相比身体其他部分的皮肤,唇红区的角质层更薄,而且没有毛囊、皮脂腺、汗腺等附属器官,甚至连基本保护神器——油脂都没办法分泌,所以出问题的总是它。

导致嘴唇干燥的情况,大多是微生物感染、不良生活习惯、其他皮肤病继发或药物等物理、化学刺激所致。如果只是感觉嘴唇发干,涂抹唇膏等日常护理是可以调理好的。但一旦起皮甚至皲裂,还有血滴渗出,那就是典型的唇炎了。唇炎是一种皮肤病,喝再多水也没有用,一定要到正规医疗机构接受治疗。

在护理干裂的嘴唇时,需注意不要舔口唇部,也不要强行撕去死皮,应选择涂抹温和无刺激的唇膏,并且要注意防晒,少吃或不吃辛辣食物,作息规律,学会自我放松。

流言

橘子分公母 且母的更甜

真相:生活中有人把底部有一个小圆圈的橘子认作是母橘子,底部是小圆点的认作公橘子。并由此得出母橘子发甜,公橘子发酸的结论。其实,这种说法没有科学依据。

所谓的“公母之分”的关键,就是位于果实底部(与果柄相对位置)的“脐”,这其实是脱落的花器官在果实上留下的疤痕。橘子底部的“肚脐”就是花柱脱落的痕迹,多数是点状的。这些疤痕主要是运输水分和养料的维管束的残迹,因为下方的果皮组织发育速度通常比果实的其他部分慢(甚至不发育),所以形成一个略微凹陷的“脐”。

因为不同果实这一部分的果皮发育速度存在很大差别,所以同一品种的橘子中能看到不同大小、由点状到环状的脐部,不存在明显的界限来划分公母,也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脐部这一小块果皮的发育与果实的味道相关。

实际上,柑、橘、橙、柚都属于柑橘类水果,它们口感上的酸与甜,都和土质、肥料、日照、树龄等有直接关系;产地、品种、形状的不同,橘子的味道也不同。
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餐饮人说餐饮事

GMT+8, 2025-5-6 14:44 , Processed in 0.436902 second(s), 20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