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豫校食安智慧管理平台食品安全会议
查看: 186|回复: 0

煮粽子,冷水or开水?还有这些你都知道吗?

[复制链接]
  • 打卡等级:常驻代表
  • 打卡总天数:45
  • 打卡月天数:2
  • 打卡总奖励:2005
  • 最近打卡:2023-10-08 09:07:58

180

主题

10

回帖

2687

积分

版主

积分
2687
发表于 2023-6-26 15:04:19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      “彩缕碧筠粽,香粳白玉团”。又到了千家品粽、万户悬囊的端午节,彩丝、碧粽、白瓤、清香这些字眼也开始从诗中走向餐桌,密集冲击人们的视线和味蕾。
      最近,很多年轻人也加入了包粽子的大军当中,于是便出现了“绑架粽子”“糖果粽子”等各种“新”品种,那辛辛苦苦包完的粽子该怎么煮呢?
      煮粽子,究竟该冷水还是热水下锅?
      煮粽子时,最忌水开再下锅。
      不少人煮粽子时习惯热水下锅,但是当粽子煮熟后却发现,粽子外层的糯米已经熟了,而靠近中间位置的糯米不是夹生就是有硬芯,很影响口感。
      其实,正确煮粽子的方法是冷水下锅,并且要先煮后焖,一般一锅粽子要煮3个小时,再焖一个小时。这样做一是可以让粽子中间部位熟得更透一些,二是在煮焖的过程中能让粽叶的香味渗透到糯米中,这样粽子吃起来味道就更好了。
      注意:煮粽子要先用大火,煮开锅后煮一个小时,再改为小火。水一定要开始就加足,这样煮出来的粽子才软糯香甜,清香味浓郁。
      粽叶越绿,粽子越新鲜?
      买粽子的时候很多人注重“颜值”,觉得粽叶越绿,粽子越新鲜。其实并不是这样。
      粽叶的绿色主要来自其中的叶绿素,但是叶绿素非常不稳定,受到高温、氧气等影响就会“变色”,让叶子变黄。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输和储存以后,粽叶很难保持原本的翠绿鲜嫩,蒸煮熟透后,更不可能保持翠绿色,黄黄的才正常。
      大家挑选粽子的时候,没有必要太纠结粽叶的颜色。如果发现粽子颜色过于翠绿,反而应该提高警惕,很有可能是不法商家采取了非法手段保持了粽叶的绿色。比如,使用工业硫酸铜或工业氯化铜浸泡粽叶等,这些都属于“非法添加物”,摄入之后很容易增加身体的健康隐患。
      粽子真的不好消化吗?
      选对吃的方式,粽子并不难消化。其实相比普通大米,温热的糯米被人体消化吸收的速度反而更快。这是因为淀粉在人体内消化需要淀粉酶对其进行分解,再经过麦芽糖酶和糊精酶进一步消化,使其转化为葡萄糖被人体吸收。淀粉酶分解作用从淀粉的末端开始,直链淀粉末端少,与淀粉酶接触面积小,支链淀粉有更多的末端,与淀粉酶接触面积大,相对而言更容易被酶分解,因此糯米比大米更容易消化。
      粽子冷却之后,由于淀粉老化回生,就会变得更有嚼劲,加上含油较多,这时往往就不易消化了。因此,粽子要趁热吃。
      不过糯米能够非常快速地被消化吸收并转化为血糖,是高GI(血糖生成指数)食品,所以不宜一次食用大量粽子。
      空腹不能吃粽子?
      一般食物在胃里消化 4~6 小时后,就能把食物都送进小肠。所以通常早上起床的时候,的确是空腹状态的。很多时候我们担心空腹吃粽子,也主要是担心粽子不好消化。但是事实上除了粽子,还有很多早餐,比如豆皮、烧卖都是糯米做的,而粽子只是糯米,可能还有一些配料,当作早饭吃也是可以的。
      但是,我们确实也要看吃的量,以及吃粽子的人有没有一些胃肠道疾病及其他基础疾病。毕竟粽子那致密的结构,高升糖指数,还可能有高油高糖的配料,都会给我们身体带来额外的负担。
      糖尿病人群一点粽子都不能吃?
      用糯米做的粽子,确实是一种高GI(升糖指数)食物,但任何食物产生作用都不能忽视“食用量”。因此,糖尿病人群少量食用(尝味)和选对食用时间对于血糖并没有太大影响。另外,要合理选择馅料,避免食用以枣泥、红枣为馅料的粽子。对于糖尿病人群,单日食用量不建议超过50克,尽量选择“五谷杂粮粽”,分次食用,同餐要减少其他主食的摄入量。
      那健康的成年人就可以随意吃吗?
      当然不是!建议食用小粽(50克左右),正常人单日摄入量不建议超过3个小粽的量,特殊人群更要减量。
      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,本身不易被消化,食用太多会增加腹胀等问题的发生风险。另外,粽子含有不少糖和脂肪,吃太多会导致身体能量过剩,增加肥胖的概率。
      另外,粽子属于“营养较为单一”的食物,碳水化合物含量充足,但缺乏膳食纤维、蛋白质、维生素等营养物质,食用价值不高,过量食用会增加身体负担。
      健康吃粽子牢记4点
      替换主食,控好热量
      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,热量相对较高。再加上鲜肉、蛋黄、蜜枣、豆沙等馅料,一个中等大小的粽子热量至少有300千卡,比一碗米饭还要多。大家吃粽子的时候一定要减少主食的摄入量,以免能量过剩,造成肥胖、高血糖等疾病。
      吃热的易消化
      粽子中的糯米放凉之后会增加消化难度,所以对肠胃虚弱、经常消化不良的人来说,最好吃新鲜制作的热粽子,避免吃冷粽子。老人、小孩等消化功能较弱的人,要少吃粽子。
      小贴士
      有人可能会问:“听说米饭放凉了后会产生抗性淀粉,有助于防慢病、控三高,那粽子放凉后是不是也这样呢?”
      实际上,并不是所有的淀粉食物冷却后都会产生抗性淀粉。像短粒的糯米,它的淀粉结构就决定了它无法生成抗性淀粉,放凉了吃不仅更难消化,对血糖、血脂等也都没有益处。
      午餐时间吃最合适
      吃粽子的最佳时间是午餐,因为此时往往是肠胃道“战斗力”最强的时刻,有利于粽子的消化。
将粽子当早餐食用也是可以的,但不建议晚餐时吃粽子。因为晚上肠道的蠕动会开始减慢,消化液分泌也会随着减少,此时吃粽子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,导致腹胀、腹痛、便秘等问题。
      吃粽子时“搭个伴”
      糯米在胃中长时间停留,会一直刺激胃酸分泌,还可能导致慢性胃炎的发生。为促进消化,减轻肠胃负担,大家可以在吃粽子时搭配些别的食物。
       ● 粽子配蔬菜
      蔬菜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,可以促进肠胃蠕动,加速消化。而且蔬菜中富含的各种维生素、矿物质正好能弥补粽子的营养不足,合理搭配能均衡膳食。另外,蔬菜的饱腹感较强,和粽子一起食用还有助于控制粽子的食用量,避免热量超标。
      ● 粽子配茶
      茶叶中的儿茶素类和咖啡碱等物质可促进消化道松弛,吃粽子时配上一盏茶,既助消化,还解油腻。枣泥粽、豆沙粽等甜粽,适宜搭配清淡的绿茶、薄荷茶;以鲜肉粽为代表的咸粽,则适宜搭配性质温和的熟普洱茶。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餐饮人说餐饮事

GMT+8, 2025-5-6 23:13 , Processed in 0.449412 second(s), 20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