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4635377 发表于 2023-6-21 09:24:24

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三

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三


(一)知识点:(不带*号的为专<兼>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、从业人员共同学习掌握,带*号的仅为专<兼>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学习掌握)
*50.实行统一配送经营方式的,各门店也应建立并保存收货记录。*51.制定各项记录表格,表格的项目齐全,可操作。填写的表格清晰完整,由执行操作人员和内部检查人员签字。*52.进货查验记录和相关凭证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6个月;没有明确保质期的,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。其他各项记录保存期限宜为2年。53.加工场所不得选择易受到污染的区域。应距离粪坑、污水池、暴露垃圾场(站)、旱厕等污染源25m以上,并位于粉尘、有害气体、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的影响范围外。54.食品处理区应设置在室内,按照原料进入、原料加工制作、半成品加工制作、成品供应的流程合理布局。食品加工处理流程应为生进熟出的单一流向。55.食品处理区分开设置原料通道及入口、成品通道及出口、使用后餐饮具的回收通道及入口。无法分设时,应在不同时段分别运送原料、成品、使用后的餐饮具,或者使用无污染的方式覆盖运送成品。56.设置独立隔间、区域或设施,存放清洁工具。专用于清洗清洁工具的区域或设施,其位置不会污染食品,并有明显的区分标识。57.食品处理区加工制作食品时,如使用燃煤或木炭等固体燃料,炉灶应为隔墙烧火的外扒灰式。58.饲养和宰杀畜禽等动物的区域,应位于餐饮服务场所外,并与餐饮服务场所保持适当距离。59.天花板无裂缝、无破损,无霉斑、无灰尘积聚、无有害生物隐匿。天花板宜距离地面2.5m以上。60.食品处理区内水蒸汽较多区域的天花板有适当坡度。清洁操作区、准清洁操作区及其他半成品、成品暴露区域的天花板平整。61.食品处理区墙壁的涂覆或铺设材料无毒、无异味、不透水。墙壁平滑、无裂缝、无破损,无霉斑、无积垢。需经常冲洗的场所(包括粗加工制作、切配、烹饪和餐用具清洗消毒等场所,下同),应铺设1.5m以上、浅色、不吸水、易清洗的墙裙。各类专间的墙裙应铺设到墙顶。62.食品处理区的门、窗闭合严密、无变形、无破损。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门和可开启的窗,应设置易拆洗、不易生锈的防蝇纱网或空气幕。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门能自动关闭。63.食品处理区地面的铺设材料应无毒、无异味、不透水、耐腐蚀。地面平整、无裂缝、无破损、无积水积垢。64.清洁操作区不得设置明沟,地漏应能防止废弃物流入及浊气逸出。65.就餐区不宜铺设地毯。如铺设地毯,应定期清洁,保持卫生。66.需经常冲洗的场所和排水沟要有一定的排水坡度。排水的流向宜由高清洁操作区流向低清洁操作区,并能防止污水逆流。67.排水沟出口安装的篦子宜使用金属材料制成,篦子缝隙间距或网眼应小于10mm。68.食品工用具的清洗水池应与食品原料、清洁用具的清洗水池分开。采用化学消毒方法的,应设置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用具的专用消毒水池。69.各类水池应使用不透水材料(如不锈钢、陶瓷等)制成,不易积垢,易于清洁,并以明显标识标明其用途。70.应设置存放消毒后餐用具的专用保洁设施,标识明显,易于清洁。71.食品处理区应设置足够数量的洗手设施,就餐区宜设置洗手设施。72.洗手设施的水龙头宜采用脚踏式、肘动式、感应式等非手触动式开关。宜设置热水器,提供温水。73.洗手设施附近配备洗手液(皂)、消毒液、擦手纸、干手器等。从业人员专用洗手设施附近应有洗手方法标识。74.卫生间的要求:(1)不得设置在食品处理区内。卫生间出入口不应直对食品处理区,不宜直对就餐区。卫生间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门能自动关闭。(2)设置独立的排风装置,有照明;与外界直接相通的窗户设有易拆洗、不易生锈的防蝇纱网;墙壁、地面等的材料不吸水、不易积垢、易清洁;应设置冲水式便池,配备便刷。(3)应在出口附近设置洗手设施。水龙头宜采用脚踏式、肘动式、感应式等非手触动式开关。宜设置热水器,提供温水。配备洗手液(皂)、消毒液、擦手纸、干手器等。(4)排污管道与食品处理区排水管道分设,且设置有防臭气水封。排污口位于餐饮服务场所外。75.更衣区的要求:(1)与食品处理区处于同一建筑物内,宜为独立隔间且位于食品处理区入口处。(2)设有足够大的更衣空间、足够数量的更衣设施(如更衣柜、挂钩、衣架等)。76.安装在暴露食品正上方的照明灯应有防护装置。冷冻(藏)库应使用防爆灯。77.产生油烟的设备上方,设置机械排风及油烟过滤装置,过滤器便于清洁、更换。78.产生大量蒸汽的设备上方,设置机械排风排汽装置,并做好凝结水的引泄。79.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通风口、换气窗外,应加装不小于16目的防虫筛网。80. 同一库房内贮存不同类别食品和非食品(如食品包装材料等),应分设存放区域,不同区域有明显的区分标识。
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三